All Articles

2022, Far and Beyond

1.

2020年12月的某个阴天,我在龙阳路地铁站等待下一班进城的地铁。周围很开阔,阴冷的风吹来,让我想起,2019年12月21号,在纽约的地铁上,从法拉盛到曼哈顿。从玻璃窗外看到的城市,也是这么开阔。

只是上海的地铁上没有乞讨的卖艺人。

2.

去年结束时,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,“能够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”。Anytime, Anywhere, Anything. 以前的我总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做某件事情。在这个过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与环境过于绑定并不是一件好事,这种低效无用的“仪式感”也在损耗效率。

这一年快结束时再看,执行起来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好。我想看的书没有看完,想要坚持刷的题没刷完,想要学习的某样东西没有学完…但是跟一年前和两年前的自己比起来,还是做了一些事情。2021年跑了1200km,在前司时坚持一周游3km,通过跳槽强迫自己重新刷了leetcode前350道题,时隔两年后重新开始做饭,以及认识了很棒的朋友,一起做了有趣的东西,传递了快乐。(虽然和自己的计划对比,并没有完成1500km的目标,也没有把体重降到预期的水平,还是没有拿到想要的offer,只看了几本书,更多的还在列表里,到现在连一页都没翻。就在今天还被提醒前新工作的两个月工作没到预期。)

但是至少,在过去的一年里,有了一点这种感觉:自己好像是一匹马在拉着雪橇前进,留下了一点车辙印;而不是在更早的两年里,感受不到一切,被命运的马拖拽着前进。

3.

大概是5月的一天,和一个朋友出来玩,他说,“现在大部分人活得太过单一了。好像除了一些基本的追求,其他方向上毫无建树。我想要拥有多一点不同的爱好和技能。”

5年前还在上本科时,我曾有过类似表述,就是某校某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活得实在是太一样了。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去了英国,所有人都在拼了命刷分,为了顺利入学IC,所有人都在选FYP给分最轻松的老师。什么只能去UCL了?算了一下不用那么紧张了,因为一等已经稳了。

但是当我真的离开这种环境时,发现自己只不过从一个漩涡离开到了另一个漩涡而已。在美国时,所有人都想转CS,每个人都在刷题,讨论的话题离不开有没有找到实习有没有拿到亚麻谷歌Meta的offer,几年以后又在焦虑自己的级别package有没有买房。回国不回国,其实没什么两样。即使自己有多么不喜欢大多数人的生活,但是实际上自己并不能真的置身事外。现实的压力永远摆在哪里。上海是国内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,在这里可以遇到很多活得很不一样的人,但是很难说每个人都可以远离现实的压力。

即使如此,多重认同和多重身份依然是我的追求。虽然很多时候只是给自己贴上很廉价的标签,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。人生永远缺乏探索和体验。就像这位朋友,也从来没有停止追求不同的可能性。

4.

在2020年,我变成了宿命论者。在此之前,无论是经历什么不同的事情,一直都有种”I can do all things.”的信念。就算结果没有达到预期,但是我相信我永远能顺利度过。但是经历了无法改变的客观变化后,仿佛发生的一切都变成了已经命中注定的事情。面临相同的困境,以前认识的人能够坚持度过,而我最终没能坚持到底。我一度认为这是我的精神属性不够强,随后把这件事情归因为宿命。

在今年看过加缪以后,我又有些改观。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逃离西西弗斯式的重复劳作。即使不断切换环境,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。仿佛永远都无法跳出漩涡,永远都在重复。

我不想假定西西弗斯一直开心。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宿命,在没有尽头的时间线上不停重复。虽然不能改变最终宏大的结果,但是可以在无限重复的时间线上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 --- (虽然,无论是多重身份也好,还是多重认同,抑或是任何没有任何意义的标签,都是如此,是大海上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。)

无数微小的瞬间填满了人的一生。也许正是这些无尽的轮回中的微小的瞬间,才是人生真正有意义的地方。

5.

12月20号这天一过,就又老了一岁。

年龄焦虑和身材焦虑是最近一年多两个永恒的话题。今年我在一个场合表达过,自己心态似乎永远停留在24岁左右,恍惚过来,原来已经过去三年了。

我后来反复在想为什么会是24岁,其实答案也很简单,那就是24岁之后的那两年里,应该在这个年纪做的事情,一件都没有按部就班完成。所以自己会沉浸于焦虑之中,变得患得患失。

但是这一年里终于把24岁应该做到的事情终于费劲完成了一遍。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。甚至在8月19号这天陷入了极度emo,因为早就该做到的事情,我足足晚了两年多才经历到。就像是跑一场漫长的超级马拉松,我不知道在哪一段被命运击昏,终于跨过这个补给点时,心情变得无比复杂。

但是时间仍在继续向前,还有无数微小的瞬间等待我去填满。西西弗斯并不会停止他的劳作。

“不要在乎面子,不要在乎结果,做了才有结果,不要逃避,要勇敢。 当你好好做完一件事的时候,那天的食物会变得更加好吃。 就算是为了美味的食物和畅快的心情,扔掉一些本来会很介意的东西吧。”

That’s all I do all day. I’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. I know it’s crazy, but that’s the only thing I’d really like to be.

----- J. D. Salinger, The Cather in the Rye

Back and Forth, Everyday.

Published Dec 20, 2021

Do not quench your inspiration and your imagination; do not become the slave of your model.